跳至主要內容

香港科技園與上海醫藥及前沿創新中心攜手推出生物醫藥共同培育計劃

(香港,2022年12月12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與中國內地最大醫藥企業集團之一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醫藥,601607.SH;2607.HK),以及上海生物醫藥前沿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前沿創新中心)今天宣布,攜手在香港科技園推行生物醫藥共同培育計劃,加速生物醫藥初創企業的培育與創新技術的轉化。

隨著國家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戰略,並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在全球創科發展中的獨特優勢正不斷提升。為拓展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機遇,科技園公司將進一步深化與上海醫藥的緊密合作。

上海醫藥早前與科技園公司簽署策略合作備忘錄,以推動生物科技發展,長遠加強滬港兩地在生物醫藥產業中無可替代的發展優勢。是次共同培育計劃,將結合上海醫藥的科研網絡和資金、前沿創新中心推動成果轉化的經驗,以及科技園公司的一站式基礎設施和支援,吸納全球科學家創新項目,孕育出頂尖的生物科技初創企業。

在為期四年的計劃下,科技園公司會在香港科學園設立14,000平方呎的共享工作空間,供參與計劃的初創企業使用,他們亦可享用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Incu-Bio)下的各種資源和支援服務。與此同時,上海醫藥和前沿創新中心亦會為這些企業提供最長七年的指導和支援服務,包括實驗室場地和辦公設施、專業技術平台及臨床研發資源、商業化服務、市場營銷拓展等。上海醫藥和前沿創新中心更有機會以資金入股或培育投資轉股等方式進一步支援企業發展。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亦有出席活動並見證簽署儀式,他在致辭時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北京、上海及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也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我樂見科技園公司、上海醫藥和前沿創新中心透過今天落實的合作計劃,促進兩地聯合孵化企業和相關的科研轉化;希望計劃能培育更多優質的初創企業,助力推動香港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港滬的交流合作源遠流長,近年上海將生物醫藥列為三大先導產業之一,香港特區政府也積極推動生物醫藥技術創新與轉化,雙方可謂不謀而合。科技園公司作為香港最大的科技研發及企業孵化基地,與全球領先的藥企、高校、香港聯交所等夥伴,在生物科技方面建立深度合作關係,全力支援本地與海外的初創企業和人才。是次與上海醫藥推出生物醫藥共同培育計劃,將透過滬港兩地優勢互補,培育出更多頂尖初創企業,壯大本地創科生態圈及人才庫,進一步加快兩地生物醫藥的發展進程。」

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上海生物醫藥前沿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左敏表示:「上海醫藥是駐港中資企業上實集團旗下的核心子公司,是一家世界500強、全球製藥50強的中國領先醫藥集團。面向未來,持續推進創新與國際化發展是上海醫藥邁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先藥企的發展戰略,所以我們在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持續建設開放式的創新平臺。我們認為香港在生命科學、生物醫藥創新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最具潛力的領域。今天,上海醫藥、上海生物醫藥前沿產業創新中心與香港科技園簽約合作,啟動立足香港、面向全球的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平臺建設,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利用上海醫藥強大的產業轉化能力,引進更多香港以及全球的創科項目和人才,帶動香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惠及民眾、服務國家,為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為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做出積極貢獻。」

雙方合作將會就自身免疫疾病、抗衰老、基因和細胞治療、信使核糖核酸(mRNA)/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siRNA)及新興治療等科研領域,建立全球的創新培育及加速平台。共同培育計劃會招攬全球頂尖的生物醫藥初創企業進駐香港,並協助他們走進粵港澳大灣區,以至上海為首的長三角地區,加強兩地的科研創新平台建設,共同推動中國生物醫藥的發展。

香港擁有雄厚的生物科技基礎研究實力和蓬勃的創科生態圈,亦是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配合上海醫藥的產業優勢及創新經驗,是次合作計劃將結合本地生物醫藥基礎及科研力量,實現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商品化的效率,推動「官產學研」協作,有助香港實現「再工業化」,建構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邱騰華探訪中西區家庭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到中西區參與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的共慶回歸顯關懷家訪活動,探訪長者和基層家庭,了解其生活所需,促進關愛共融。   邱騰華探訪西營盤獨居長者、雙老家庭、新來港人士家庭和少數族裔家庭,向他們送上禮物包,表達特區政府的心意。   他表示,希望透過家訪和派發禮物包,讓長者和基層人士感受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懷,並分享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的喜悅。 http://dlvr.it/SSYdMY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滙豐合辦「SPRINTER」計劃圓滿結束  促進香港主要行業創新發展

(香港,2022年9月30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及滙豐攜手舉辦 「SPRINTER」計劃,於過去五年取得豐碩成果,並於早前舉行「成果展示日」。自2017年至今,「SPRINTER」計劃推動多個產業共同研發和應用科技,並將科技融入未來發展。 「SPRINTER」計劃於過去五年吸引共超過500家本地企業、創科公司和投資者參與。「SPRINTER 2」計劃更見證30個具潛質進行概念驗證(PoC)的項目誕生,當中涵蓋專門為製造業、物流業及建造業服務而設,採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及機械人等科技的方案。計劃結合了滙豐及科技園公司的網絡,促進本地創科生態圈蓬勃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財務總監麥仕傑表示:「我們與滙豐合辦的『SPRINTER 1』及『SPRINTER 2』計劃成果驕人,本地創科公司、企業及投資者在生態圈內的整體合作展現了創新的強大潛力。計劃內的創新方案和概念驗證項目實現了科技園公司和滙豐的合作初衷,促進香港主要行業的數碼轉型,進一步鞏固香港領先的創科中心地位。」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表示:「滙豐積極投資於科技創新,同時致力協助香港中小企進行數碼轉型。過去五年來,我們非常高興和香港科技園攜手透過『SPRINTER』計劃,向初創傳授業務經營知識,並為他們與企業進行配對,以推動不同產業轉型,期間成功促成230項商業配對。滙豐期望在未來繼續加速科技創新,為香港不同產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SPRINTER 1」計劃主要集中投資一環,向創科公司傳授經營和拓展業務的知識和技能,加強他們與投資者社群的聯繫,為創科未來發展建立基礎。計劃連繫近180間創科公司及50位天使投資者,而獲選的創科公司在計劃中籌集共1.38億港元資金。 承接「SPRINTER 1」的成功,「SPRINTER 2」計劃分三個階段進行,聚集創科公司及來自製造業、物流業及建造業服務的本地企業,互相認識、配對和共建創新方案,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及捕捉未來發展機遇。 資料來源 : https://www.hkstp.org/zh-hk/press-room/hkstp-x-hsbc-sprinter-programme-concludes-with-showcase-of-innovations-across-key-industries-in-hong-kong/

結餘轉戶邊間好?Planto幫你比較年利率兼搵易批清卡數貸款

現今社會,申請信用卡和借錢越來越容易,若因自制能力不足或一時周轉不靈,無力償還卡數及貸款,利息可像雪球般越滾越大,甚至使借款人陷入債務危機。 結餘轉戶  又稱為清卡數貸款,是一種專門用作清還卡數及私人貸款的理財工具,讓借款人將一筆或多筆貸款整合並轉移至另一貸款機構,以獲取較低年息,並透過較長年期分期還款,降低每月利息支出,減輕債務負擔。 用結餘轉戶貸款清卡數有咩好處? 使用結餘轉戶貸款償還卡數或債務,借款人可享以下好處: ● 降低利息 :如果只還min pay,信用卡年利率一般超過30厘,而信貸記錄良好的消費者,則有相當機會在市面上找到5厘以下年息的結餘轉戶貸款。 ● 容易管理 :擁有多張信用卡而無力償還卡數的消費者,很可能對同時管理筆卡數力不從心,結餘轉戶助他們將多筆卡數整合成一筆貸款,方便管理並減少因逾期還款被罰款的風險。 ● 長還款期 :結餘轉戶貸款還款期可長達72個月,每月定額還款,有助鎖定及減少每月還款利息支出。 ● 挽救TU信貸評分 :拖欠卡數會導致信貸評分下跌,日後想申請私人貸款或按揭難度會增加,造成惡性循環,為個人理財帶來長遠負面影響。及早正視債券問題,運用結餘轉戶貸款清還卡數,有助在TU評分大幅惡化前挽救個人財務健康。 點揀結餘轉戶貸款? 市面上不少銀行及財務公司都有推出結餘轉戶貸款,消費者應如何選擇? 揀貸款產品第一步是比較實際年利率(APR),因為APR反映計算所有利息、手續費、行政費後的最終借貸成本;此外,借款人亦要注意貸款機構的信譽、貸款產品的特性及優惠、還款期及還款方式、是否設有前提還款手續費等,記得要貨比三家,找出最有利自己的還款方案。 如果借款人不知從何入手,香港金融科技平台 Planto 提供簡易貸款及還款比較方案。Planto比較及分析市面上傳統銀行、虛擬銀行及財務公司的結餘轉戶貸款,提供最佳的清卡數方案及優惠。Planto獲香港大學及數碼港支持,並與多間銀行及貸款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是業界著名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又常常為香港消費者提供獨家理財產品優惠,並製作實用可靠的理財資訊內容,深受香港消費者信賴。